卑南遺址文化 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

國家級古蹟卑南遺址最有條件列入世界遺產4  

卑南遺址,位於台灣台東縣卑南山東南端的山麓,是屬於台灣東部之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的一個代表性遺址。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卑南遺址的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尺,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此外,卑南遺址也出土了許多石板棺以及棺內精美的陪葬品,是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目前,卑南遺址不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指定的國定遺址,同時在該處也設有卑南文化公園,是台灣第一個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級古蹟卑南遺址最有條件列入世界遺產3  

址挖掘簡史
大約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學者鳥居龍藏來到台東卑南遺址,留下了最早的照片和記錄。月形石柱的價值,在於它所代表的象徵和意義,因為它正是卑南文化千年故事的起點。
卑南遺址最早的考古紀錄是由日治初期的日本籍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所開始,他曾為卑南遺址的石柱拍攝兩幀照片,其拍攝時間可能約在1896年。而鹿野忠雄則是第一位將卑南遺址當作考古遺址加以研究的學者,在鹿野忠雄1930年發表的文章中曾敘述在卑南遺址所在處有數不清的板岩石柱豎立於地表上。1945年時,金關丈夫和國分直一首次對最大立石的周圍開始進行試掘,並發現埋藏於遺跡地底的陶器以及住屋遺跡。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雖然有不少台灣學者陸續前來卑南遺址進行調查,但都未曾做過發掘。1980年,南迴鐵路卑南車站(即今臺東車站)開工,將地下沉睡數千年的遺構、遺物大量揭露,並造成嚴重破壞,而引起輿論及各方的高度關切。台東縣政府遂委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的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進行搶救考古。搶救考古工作共進行13梯次,前後長達9年,成果十分豐碩。無論是發掘面積、出土石棺及遺物數量皆是台灣考古史的空前紀錄,尤其是大量精美玉器重現於世,令人驚艷。

國家級古蹟卑南遺址最有條件列入世界遺產1  

卑南文化
卑南文化主要分佈於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南段的河階、海階或山區的緩坡地。重要遺址除了卑南遺址之外,還包括掃叭、富山、漁場、漁場南、東河Ⅰ、東河Ⅲ等其他地方。在這些遺址都出土了大量鐮刀、石刀等農具,而且器型也有大型化的趨勢,可見農耕更形發展、也更重要了。

卑南遺址1  

卑南遺址聚落描述以及出土器物
排灣族來義社頭目家的石板屋建築,其基礎結構和卑南遺址的建築有部分相似/ 日本人類學家森丑之助攝於日治時期/ 詳細拍攝日期不詳
卑南遺址的範圍相當大,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尺。不但聚落龐大,而且建築物成排分佈,格局嚴謹,已經是頗具組織的社會結構。其住屋略成南北軸向,遙指都蘭山。每棟家屋坐西朝東,遠望溪流與海洋。家屋主體為長方形平面,東西長11.5公尺。南北寬5.5公尺。以板岩石板、大漂石為牆基,木材為柱,屋牆、屋頂葺以竹架、茅草。屋前以石板舖成方形前庭,屋後有橢圓形砌石圈,用來儲存食物及大陶罐。聚落中還有零星分佈的高架榖倉,支柱上配有防鼠板。
狩獵與農耕是卑南文化人的主要生業。他們在山林間獵野豬,在丘陵、平原捕梅花鹿。種植的穀物有旱稻、小米,以「山田燒墾」方式開闢田地。出土的農耕工具相當多,有墾地伐木的石鋤、石斧,收割的石刀、石鎌,舂榖的石杵等。狩獵的主要工具則有石矛、石鏃等。聚落雖然瀕臨卑南大溪,但村民並不擅長捕魚,魚類只是輔助的食物。

長期定居促使族人發展出各類工藝技術。除了農具、獵具等石器外,陶器是日常生活最普遍的用具之一,主要用來盛水、儲物及烹煮。陶器通常是手製,偶而使用轉盤整修技術,以露天方式燒成,火侯較低。外表以橙色素麵為主,少有紋飾。主要器形有罐、缽、小口瓶等容器,以及陶紡輪、陶槌、陶勺、陶匙等工具,也有少許裝飾品如陶珠、陶環,隨葬品如陶偶等。
精緻的玉器最能顯現族人審美觀與工藝技術能力。包括玉與似玉材質製成的頭飾、耳飾(如長條形玉耳飾)、頸飾(如小玉鈴)、胸飾、腕飾、臂飾(如喇叭形環),以及一些非實用性的武器、工具,式樣繁多,風格別具。造形上,以玦形耳飾最富於變化。其中人獸形玦造形可作為代表,已被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選為該館的館徽。這些玉器多為族人平常的裝飾品,人過世後則當作隨葬品長埋地底。從這些玉器的精細程度來判斷,很可能已經有人專門從事玉石飾品製作,並以玉製器物來交易。

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6  
此外,有數以千計的石板棺埋在卑南遺址的建築物底部,成帶狀分布,而且與地上建築物的座向相同,顯然意義非比尋常。棺內更有豐富又精美的陪葬玉器、陶器,可見當時人已有靈魂觀念,相信死後另有世界,並且有相沿成俗的喪葬儀禮。出土的家屋與墓葬上下緊密交疊,成為卑南遺址的一大特色。
該遺址也發現了被獵頭的無頭遺骸,很可能是因為族群擴張領域、爭奪自然資源,開始出現部落間的爭戰

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1  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3

 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4  

遺址公園的誕生 卑南遺址
卑南文化公園內的部分石棺挖掘現場
基於卑南遺址的重要性,宋文薰教授於1982年即建議就地興建野外博物館。1988年,卑南遺址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國家一級古蹟。1991年,中央政府決定將遺址現地規劃為「卑南文化公園」。2002年8月,位於卑南遺址附近台東市康樂車站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首先開幕。4個月後,卑南文化公園遊客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台灣第一個遺址公園於焉誕生。

整個卑南文化公園的規劃理念,是將遺址視作一個蒼穹博物館。因此,該公園的一個特色,就是可以在園區內看到現場的考古發掘展示。

 

 

 

室內裝潢(個人工作經驗)

介紹:室內裝潢與相關廠商並延伸相關項目。

超自然現象(人體超能力)

介紹:科學解析 超能力與宗教

台灣事件簿 (台灣歷史年表)

介紹:台灣史前時期時代─至今

健康概念館(台灣經驗紀錄)

介紹:台灣歷年來健康概念紀錄

台灣旅遊相關(台灣旅遊介紹) 

介紹:台灣旅遊業相關行業與潛規則

觀光景點特色(台灣景點介紹)

介紹:全台灣觀光景點與名俗特色跟由來。

土地滋養萬物(台灣玉石介紹) 

介紹:全台灣玉石 五大山脈玉石與離島 海岸線 奇雅石介紹 電子書(懶人包)

經典語錄收集(台灣通俗俚語)

介紹:台灣俚語 台語快消失了,能留多久算多久了。

自有品牌推廣(台灣創意延伸)

介紹:台灣生產製造業,實際推廣台灣自有品牌。

台灣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68座,是世界少有的。

介紹:「台灣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幾座?」大部分的人會回答1~10座不等。

這裡~這裡~來去作者FB~

5db60719-5215-4a2a-8ffd-86839c83b1b6  

12714494_985349558222647_277350248_n_副本

資料來源:FB台灣國寶粉絲團~點擊後連結

1446996867-1661461024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曾仲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