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里,位於台灣高雄市甲仙區東北,里轄18鄰,其中1至8鄰稱為五里埔,9至18鄰稱為小林。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導致9至18鄰的小林聚落全毀,並分別於小林里五里埔與杉林區重建。
2009年8月8日下午15時30分許,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風強雨大,高雄縣甲仙鄉小林聚落旁的小竹溪暴漲,水勢竄出公路護欄。村民駕怪手試圖清出水路,但黃濁泥流勢不可擋。該年8月9日清晨5點,小林村東北側一千多公尺高而且尚未人為開發的獻肚山因不堪豪大雨而走山,帶著大量土石流進入楠梓仙溪,楠梓仙溪河道被土石擋住形成大型堰塞湖。
該年8月9日清晨6點09分,堰塞湖潰堤造成洪水沖毀了附近的九號橋及八號橋。除1至8鄰五里埔地區200餘人平安,兩座橋樑之後的9至18鄰小林地區共有100多戶人家,包括小林國小、小林衛生所、小林派出所等建築,全數遭洪水及土石流覆滅,有491人失蹤,目前已列為死亡人口。其中駕駛高雄客運甲仙民生線、出身小林村的司機邦榮貴原本已離開小林村,但為了救更多村民離開小林村避難,開車折返,26人座小巴士載了30多位小林村民,途中不幸被土石流淹沒,車上人員全數罹難。
依照行政院國科會災後進行的研究,獻肚山從山崩開始發生直到土石掩埋聚落僅費時110秒,而走山土石崩移的速度高達每秒五十公尺,相當於時速一百八十公里,總計崩落的土石量達三千萬公噸,而總崩塌面積約爲251.7公頃。
災後發展
2008年2月27日,小行星185636由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紀念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時因走山而滅村的小林村亡者。
2014年4月25日,462位罹難者的家屬集體向高雄政府和甲仙區公所求償5億9000餘萬元新台幣的國家賠償,歷經3年時間的訴訟審理,法院判決罹難者的家屬敗訴。
地理位置
小林里為甲仙區最北邊及面積最大之一里,面積有47.913平方公里,西以阿里山山脈與台南市南化區為界,東以玉山與桃源區為鄰,北接那瑪夏區,南臨關山里,村落聚集楠梓仙溪東岸河岸山腳下,東西兩岸都是高山,海拔最高是在東側的玉山山脈的大竹溪山有1664公尺,西邊最高是阿里山山脈海拔1008公尺,最低是河岸約345公尺,年平均雨量2018.2公公釐,露出的岩層是中新世紀沉積岩,以關山刀砂岩、背頁岩為主,為土壤肥沃的河流沖積扇地形。戒嚴時期曾與政府激烈抗爭的錫安山新約教會亦位於小林地區西北方的雙連堀山區。
交通
小林里交通以台29線(原台21線)起至甲仙,經關山、小林至那瑪夏區民族里,全長25公里,有高雄客運班車行駛。
人口與文化
Template:Main大滿族太祖祭典 小林里分為小林地區(北)及五里埔地區(南),戶政編制1至8鄰為五里埔地區,9至18鄰為小林地區。莫拉克風災前大部份人口居住於小林聚落,居民務農為主,該處八成為日治時期由台南南化、玉井一帶遷至該處的大滿族原住民,以及閩南人,也有少部分布農族。小林部落居民大多屬平埔大滿族人,守護神稱為番太祖(又稱阿立祖、阿立母),並設有公廨供奉,訂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舉行 部落「太祖夜祭」,在村內小林國小還設有全國第一座平埔文化館由甲仙平埔文史學會管理,居民普遍信仰媽祖與台灣民間信仰,2007年甲仙鄉舉辦媽祖遶境活動,4月7日經過小林村,為甲仙埔媽祖遶境祈福地點之一。
介紹:台灣史前時期時代─至今。
介紹:全台灣觀光景點與名俗特色跟由來。
介紹:全台灣玉石 五大山脈玉石與離島 海岸線 奇雅石介紹 電子書(懶人包)
介紹:台灣俚語 台語快消失了,能留多久算多久了。
介紹:「台灣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幾座?」大部分的人會回答1~10座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