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宗教有關的俚語
甘願加一個窟,不願加一仙佛
古時候的安南區,人民普遍貧窮。當迎請神明時,不但要花錢蓋廟,而且要逢節祭拜。然而如果多一窟水塘,不但可供飲水灌溉,更可放養魚蝦增加收入。所以,又想得到神明的庇佑,更想多一處水塘來使用,人心的矛盾,由此可見。
註:一仙是台語,意思是指一尊神像。
廟內起鼓,厝內就拜拜
這句俚語起源於鹿耳門。昔日的鹿耳門天后宮是媽祖宮民眾的信仰中心,當天后宮有祭典時,會先擂鼓;附近的居民一聽到鼓聲,就會準備要拜拜了。由此可見媽祖宮民眾對天后宮信仰的虔敬。
有吃有行氣,有燒香有保庇
有吃有行氣的意思是:吃的食物多,而且營養充份,身體自然就會氣血充足。
有燒香有保庇的意思是:平時要常常禮神拜佛,神佛自然會加庇佑, 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
和漁業有關的俚語
溪裡沒魚,三界娘仔上大
三界娘仔是一種小魚,當溪流中沒有其他魚類時,便數三界娘仔最大。這是漁民最常用的話,和『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意思相近。
大流水
指的是海水漲潮,是四草、顯宮、土城一帶漁民的常用語。
不輪港
指的是河流的出海口以及鄰近港灣的水流不循環了,即魚蝦已無法再生存了。這是四草、顯宮、土城一帶漁民的常用語。
日屆黃昏,想屆郎君
每天黃昏一到,漁民的妻子就守在碼頭旁邊,等待出海的丈夫回來,擔心害怕丈夫的安危。這是土城、四草一帶漁民的俗諺。
註:屆是『到』的意思。
無田無園,盡看鹿耳門
「六耳門」是鹿耳門的諧音,指的是古鹿耳門溪。明清時代,安南區的居民大多是到鹿耳門溪的沿線去捕魚,從事漁業,以養家活口。因此,即使家無田園,依靠鹿耳門溪仍可維生。
四月二十四,泳仔出世;四月二十六,泳仔開目
這是在四草沿海養殖蚵仔(牡蠣)的漁民經驗談。農曆四月二十四日時,海上開始起風,海浪開始加大,到了四月二十六日,就準備大變天了。如果養蚵人家沒有在二十六日前採收完蚵仔,就會被海浪給捲走了。
註:泳仔是指「海浪」。
和村落有關的俚語
外塭仔出手網,六塊寮撿孔,五塊寮出泥鰍籠,中洲寮出人通
這句話通行於外塭仔及中洲寮一帶,指出附近村落的生活狀況。在清代至日據時代,外塭仔的人勤於捕魚,故必須生產魚網;六塊寮的人愛抓螃蟹,就必須靠經驗去找出螃蟹躲藏的洞;五塊寮的人捕鱔魚,就必須生產泥鰍籠子,中洲寮裡,游手好閒的人就較多。
註:人通是指懶惰或複雜的人。
總頭寮,施一半
在總頭寮內,姓「施」的人就佔了一半以上。施的台語發音和國語的「死」音相近,常被用來搏君一笑。
四月二十二日,洲仔尾買無豆乾菜,通做忌
古台江地區,在清朝中期時曾發生一次大海嘯,台江沿岸的洲仔尾,出海捕魚的人,幾乎都遇難死亡。當喪家要為死者做忌日時,因人數過多,買不到用來做忌的菜。由此可想像當時慘烈的情形以及台江的多海難。
吃鹽較濟你吃飯
這是鹽田里的鹽工常使用的話,說的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要多」,即是指自己的經驗豐富。
註:濟是多的意思。
別的寮博繳飲燒酒,陳卿寮擔菜賣蔥綁掃帚
這句話專指陳卿寮。早期的陳卿寮盛產青蔥、大蒜,居民除了努力耕種外,在閒暇時,還刈取康榔樹葉,用以綁成掃帚出售。然而其它地區的人,有的賭博,有的嗜酒,不像陳卿寮的人還兼作副業。
註:博繳是「賭博」的台語,燒酒則是指「酒」。
學台屆鹿耳門
學台來時,將會考查秀才的優劣,不佳的將被處罰。意思是指:大禍臨頭了,要提高警覺。
註:學台是「提督學政」,掌管教育的事務;屆是蒞臨的意思。
介紹:台灣史前時期時代─至今。
介紹:全台灣觀光景點與名俗特色跟由來。
介紹:全台灣玉石 五大山脈玉石與離島 海岸線 奇雅石介紹 電子書(懶人包)
介紹:台灣俚語 台語快消失了,能留多久算多久了。
介紹:「台灣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幾座?」大部分的人會回答1~10座不等。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