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年珊瑚萬年紅”。珊瑚是珠寶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靈物。它生長在200米至2000米的大海深處,開採極為不易,而且珊瑚由珊瑚蟲堆積而成,20年僅長一寸,300年才長一公斤。其價格多為黃金的幾倍乃至幾十倍。
紅珊瑚、珍珠以及琥珀是世界公認的三大有機寶石。而其中,紅珊瑚以其高昂的價格,稀缺的資源,居於三大有機寶石之首。在東方佛典中珊瑚又被列為七寶之一。由於有機寶石皆由動物、植物、生物所衍生,所以紅珊瑚還是養生奇寶。據唐代《唐木草》的記載,紅珊瑚能“去翳明目,安神鎮靜,治療驚痛”。
今天就帶領大家一步步的了解海中瑰寶紅珊瑚。
一、紅珊瑚的寓意
紅珊瑚歷來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象徵幸福與永恆,一直是中國歷代宮廷權貴喜愛追捧的珍寶和裝飾品。
距今5000年前,河伯因大禹治水有功,向大禹獻上大量奇珍異寶,大禹只選了三件,其中一件便是珊瑚。漢時,王室貴族大興前庭植玉樹之風,“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陳設於正屋前庭,奢華無比。此後自唐、宋至元、明、清,珊瑚一直是皇親貴戚、富豪權貴的愛物。盛唐時社會富足,女子流行梳高髮髻、戴珊瑚發釵,著名詩人韋應物留下了《詠珊瑚》的名句:“絳樹無花葉,非石亦非瓊。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 ”明代,皇家專門設有儲存珠寶珊瑚的文華殿,珊瑚成為皇家非常看重的貴重飾品。
中國歷代皇帝,多有一出生便佩戴紅珊瑚祈福驅邪的傳統。
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頂及朝珠係由貴重紅珊瑚製成。皇太后、皇后在非常隆重的場合要穿朝服時,必須要戴三串朝珠,其左右兩串為珊瑚;而皇貴妃、皇太子妃、貴妃以及妃等,除了中央一串為琥珀與太后的東珠有所區別外,另外兩串也是以珊瑚為材質。乾隆皇帝和莊賢皇后對紅珊瑚更是尤為喜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還陳列著明清時代皇宮裡的巨大紅珊瑚,光緒皇帝的龍案上,頤和園慈禧太后睡覺的床上,都擺著這种红珊瑚,插在白玉瓶裡,顯得格外貴重、高雅。
近代,有一位尊貴高雅的女士與紅珊瑚有著不解之緣,她就是宋美齡。宋美齡一生鍾愛紅珊瑚。她有一張非常經典的照片,身著玄色旗袍,頸項間一串頂級紅珊瑚圓珠項鍊,耳上佩戴紅珊瑚耳飾。在紅珊瑚襯托下,顯得富貴端莊、儀態萬方。
珊瑚與佛教的關係密切,是“佛教七寶”之一。藏傳佛教徒視紅色珊瑚為佛的化身,他們把珊瑚作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來做佛珠,或用於裝飾神像。據說當年西藏王爺頭上戴的頂珠,就是當時最好的紅珊瑚,而且喇嘛高僧也多持紅珊瑚所製的念珠。
在西方,古羅馬人早就將紅珊瑚稱之為“紅色黃金”賦予其防病除災,增添智慧的神秘色彩。在英國伊麗莎白家族,剛一出生的孩子就有佩戴紅珊瑚的傳統。現代西方人把珊瑚與珍珠和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紅珊瑚被作為三月生辰石,結婚35週年紀念品。
藝術殿堂 將由 葉金龍先生 親自帶領各領域名師 開班授課 傳承技藝並提升國內藝術創作 寶物投資理財的鑑賞與創作能力跟資源分享
紅珊瑚的養生功效:
珊瑚在古代就是一種名貴藥物。 《本草綱目》中記述,有明目、止血、除宿血之功效;《唐本草》有紅珊瑚“去翳明目,安神鎮靜,治療驚痛和吐衄”的記載。西洋典籍中也有記載珊瑚有治眼疾、鎮血之功用。
佩戴紅珊瑚飾品能夠調節人體內分泌,促進血液循環,還能除宿血、續斷骨、養顏美容,使人吉祥富貴。她有助於提高人的心靈層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對混沌不清的局勢有理清與調和的作用。無鑲嵌的紅珊瑚項鍊、手鍊、墜鏈常年貼身佩帶是活血保健的最佳聖品。
紅珊瑚代表著熱情與激情,可以加強女性魅力。
佩帶過紅珊瑚飾物的女士們都會驚奇的發現:紅珊瑚的紅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它隨著天氣的陰晴,季節的干濕,光線的明暗,佩帶者身體狀況的不同,都會呈現出微妙的顏色變化。這也是紅珊瑚的神秘之處和獨特魅力。
二、紅珊瑚的分類以及區別
珊瑚可分為淺海珊瑚和深海珊瑚。淺海珊瑚也稱造礁珊瑚,由其發育成的珊瑚礁平台,能大大地緩解颱風、暴風潮等天災對海岸生態的破壞作用。深海珊瑚又稱貴重珊瑚,由於它的石化過程是在深海中完成,珊瑚玉石的孔隙較小,密度較大,結構緻密,是各種雕刻藝術品和珠寶首飾的主要原料。由於深海珊瑚中以紅珊瑚最為珍貴,紅珊瑚按顏色不同又可分為深紅珊瑚、桃紅珊瑚、粉紅珊瑚、粉白珊瑚、白色珊瑚等五大類。
市面上常見的天然紅珊瑚一般分為:阿卡(aka)、麼麼(MOMO)、沙丁。
這三种红珊瑚價值有高下之分,其中阿卡珊瑚價值最高,麼麼和沙丁珊瑚次之,而且單克的價差能到10倍,這就出現了一些不誠信的賣家把麼麼珊瑚和沙丁珊瑚冒充阿卡珊瑚賣,甚至有些不專業的賣家自己也分不清這幾種珊瑚的區別。當然了,就算是有賣家自己分不清混著賣,也不會出現把阿卡珊瑚當成么麼珊瑚和沙丁珊瑚賣的情況,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廣大的買家們如果想撿這個大漏,基本上是不大可能。
別名:阿卡、牛血紅珊瑚 學名:Corallium japonicum 產區:台灣、日本
珊瑚中心呈白色但外圍呈深紅色,質地具玻璃質,有微微透明的特性,最稀少最珍貴的品種,赤色珊瑚生長在深海110~360米的海底岩石峭壁上,顏色以牛血紅的赤紅色至赤黑色,最深色是黑色中帶有赤紅色,色階上再漸淡至赤色 、紅色、也有少數的粉紅色或白色。
天然紅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極緩慢,珊瑚(Coral)的品種極多,紅珊瑚屬於八射珊瑚,生存於100-300米深、以至1500米深的海床,有的可達4000米深。
天然紅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它的骨質比較緻密,硬度和象牙非常相近,色澤有紅色、粉紅色和橙紅色等,適合加工成為華美的珠寶。珊瑚產於溫、熱帶深海,其生存條件受到許多環境限制,例如水溫、水光線、水深、鹽度等之不同,而有很大的影響,生長極緩慢,不可再生,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極為珍貴。
珊瑚多長在海底岩石與沙底的交接處,具代表性的區域有:西太平洋海區:主要為日本、琉球、台灣、澎湖及南沙群島海域;大西洋海區:以地中海國家為主,如意大利、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西班牙、法國等;夏威夷西北部中途島附近海域。
紅珊瑚的發視
相傳世界上第一枝珊瑚是第三世紀時在地中海發現。西元 1,100 年以前希臘人在北非突尼斯沿海發現珊瑚,希臘人、西班牙人、法國人均前往採取。西元 1167 年突尼斯珊瑚漁場採取權完全歸由意大利取得。十八世紀初, 巴比瑞亞 (Barberia) 及阿爾及利亞 (Algeria) 兩個珊瑚漁場被發現。西元 1740 年續發現西西里島之 Siacca 珊瑚漁場,蓄量豐富品質甚佳,為地中海地區最好的珊瑚漁場。日本珊瑚漁業始西元 1874 年,當時一艘底延繩釣漁船在土佐安藝群島附近,釣起一枝珊瑚,經判斷有開發價值,乃開始專業採撈。
台灣紅珊瑚的發現與開發
民國元年春,台灣陸續在棉花嶼、台灣南部海域、東港外海水等地撈獲紅珊瑚,消息傳出以後,引起日本漁業界的重視,開始全面捕撈紅珊瑚。到了民國十四年台灣珊瑚生產量超過 10 噸,價值 97 萬日圓,台灣一躍為世界主要珊瑚產地之一。民國廿六年台灣珊瑚的產量幾占全世界生產量80%。
日據時代珊瑚漁業從資本、技術、運銷,都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上,本地人即使參與作業也多屬於助手性質的勞務工作,不但利潤由日本人所享,採珊瑚的技術也未能獲得轉移,所以台灣光復以後,國人希望恢復珊瑚漁業之初,不得不借由與與日本人合作取相關技術經驗。
光復後再創高峰
台灣光復以後,漁業界又開始研擬恢復珊瑚漁業,民國四十一年,並與日本業者合作開採,但當時銷售網路不良,作業期間常遇颳風,終致資金週轉不靈而告結束。直到民國五十三年澎湖許紀盛(曾任澎湖區漁會理事長)及陳松柏僱用三位日籍技師,租用漁船「大華號」開發七美南方漁場。民國五十四年,台灣省漁業局黃秋雁、李鴻霖兩人,提出開發珊瑚漁業計畫,政府編列經費,試探作業。民國五十四年計採得珊瑚 580 餘公斤,價值達新台幣百萬餘元。
五十六年八月,大華號及順盈益號獲悉在東沙島東南方海區,即以東經 115 A 北緯 20*15' 為中心,有日本籍漁船在該海區作業,乃前往試採,不數日即滿載而歸。一時之間引起澎湖漁業界的熱潮,紛紛將漁船改裝,增添設備前往採撈。民國五十七年春,參加生產行列的漁船達60 餘艘,採獲珊瑚 53 公噸,價值新台幣一億餘元。
民國五十八年,全省作業之珊瑚漁船高達 182 艘,採獲 112 公噸,價值新台幣兩億元,突破歷年珊瑚生產量最高紀錄。因此珊瑚加工業也開始興盛起來、外國皇紛紛來台灣採購,日本商人大批收購原木運回日本加工。
民國六十二年春,蘇澳漁船榮美六號船長黃春生率領澎湖籍漁船四艘,在釣魚台附近海域全面搜尋調查,在該海區的一個海底隆起上找到未經開採的新漁場,經一星期作業返航,即出售高者達六十餘萬元。消息傳開之後,原已歇業的漁船再度聚集蘇澳港,參加作業漁船近百艘,一季間將該漁場撈捕殆盡,此季珊瑚生產量,經估計價值超過一億元。
中途島珊瑚漁場,是日本珊瑚船於民國五十四年發現,日本每年均組船隊前往採撈,收穫良好。但因為中途島航程遙遠、漁場不明,我漁船均屬於近海小型珊瑚船,不適合遠洋長途的航行作業。民國六十三年,台北市珊瑚商人蘇丁山,探悉日本珊瑚船在中途島作業漁場確實位置 (東經 173*01',北緯 33*35'),回國後,將資料提供正在建造鮪船的臺北黃興中及澎湖陳正義兩人,乃將原建造 150 噸,450 匹馬力之鮪釣漁船,增加揚繩機等設備,改裝成鮪釣及珊瑚兩用漁船「蓬萊一號」,揭開了我國遠洋珊瑚漁業的新頁。
民國六十五年開始,珊瑚船往中途島漁場作業船數增加,珊瑚產量也隨之迅速上升。民國七十年,遠洋珊瑚船約 80 餘艘,採獲 247 公噸,占全部產量 277 噸近 90%,為珊瑚生產量最多的一年。民國七十二至七十六年間每年珊瑚產量均在百噸以上。由於生產量大,使得珊瑚價格低落。民國七十七年起因珊瑚資源量減少,產量迅速滑落,民國七十八年以後遠洋珊瑚僅 13 公噸、出海作業珊瑚船約 30 艘、作業已不敷成本,經營每況愈下。
民國八十年以後珊瑚漁船主要在南方澳包括遠洋及近海約有40-50 艘,漁船斷續兼營捕撈珊瑚,產量僅有數噸,供本省加工之用。
據吳幅員著「台灣之珊瑚」,分析日據時期台灣珊瑚事業的盛衰與漁場的發展關係十分密切。自民國十二年至二十九年間,台灣珊瑚生產有五個高峰期,每一個高峰都是因為發現新漁場生產量突增而形成。民國十三年發現彭佳嶼漁場;民國十八年之蘇澳近海漁場;民國廿一年棉花嶼、花瓶嶼漁場;民國廿五年澎湖近海漁場;民廿八年八重山漁場。每一處漁場發現以後,產量由盛而衰僅 3-4 年,與日本的佐木漁場、薩摩及小笠原漁場十分類似。民國五十六年發現的東沙島漁場也是在三年內殆盡。台灣近海之珊瑚漁場面積狹小,資源量少,一經開採三年內即耗盡。遠洋中途島漁場則有所不同,周圍水深變化頗大,深處至4,000公尺,業者由淺漸深逐步調整開採,漁場持續逾十年之久,還是免不了資源竭盡不得不放棄的田地。
紅珊瑚 阿卡AKA 、莫莫MOMO 、沙丁的區分
阿卡AKA (主要產區:日本、少部分台灣)名稱是從日文翻譯過來,原意為紅色,泛指紅色的珊瑚。珊瑚常見為紅色,其中紅色的濃度不同,常見橘紅、朱紅、正紅、深紅、黑紅,有些賣家會把阿卡珊瑚的紅色大致分為5個色級,越深越貴,當然阿卡珊瑚也有粉色,桃色或是橘粉色的,不過不常遇到。
阿卡是紅珊瑚的一個品種,它的產地在日本海附近,“阿卡”是日本語的發音,它不是顏色的稱呼,也有人用字母AK來表達。因為阿卡是珊瑚中最好的品種,因為它的顏色紅的鮮豔,紅的發黑,紅得像辣椒,紅得像牛血,所以人們開口就要辣椒紅,叫牛血紅,不明原由得人就說阿卡色。
阿卡看上去有玻璃質感,透明度要高於沙丁,看上去更緻密些;沙丁的蟲洞或白點較之阿卡會少許多,表面相對更光滑,有蠟質光澤,莫莫顏色就相對要淡很多,有白心;沙丁中的牛血紅的價格和頂級的阿卡又是不分上下的。
要注意的一點是珊瑚的價值並非只按顏色來區分的。
產於地中海的珊瑚,顏色狠血紅的珊瑚也不能叫AKA,狠粉嫩的也不能叫MOMO,它們只能叫沙丁。 AKA、MOMO、沙丁不僅僅是顏色代表,更是產地品質代表。
如果較大的珊瑚沒有白芯,就要小心啦! !最大的可能就是:這不是血赤珊瑚哦。但也可能是在非常大的血赤珊瑚枝幹上避開白芯取得的高品質血赤珊瑚。而不能單看是否有白芯判斷,還要根據其他的,比如質感、紋理、透度等來判斷。
赤血珊瑚的圓珠,超過10mm就比較稀少了,要是超過20mm那就極具收藏價值了。
阿卡珊瑚的優點:顏色紅、質地通潤(透光性好)、光澤好。
阿卡珊瑚的缺點:白芯、有壓力紋、其他瑕疵。
Aka 1.5色戒面
莫莫MOMO 和阿卡AKA 珊瑚的主要產地在台灣和日本海域,這兩种红珊瑚顏色紅的比較均勻,而且還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有白芯,這個是麼麼珊瑚和阿卡珊瑚的重要特徵也是標誌之一,就拿戒面來說,如果是同一紅度的阿卡和麼麼,乍一看上去,好像是一樣的,不過仔細看,就能看出質地的區別,阿卡珊瑚是玻璃一樣微透的質感和質地,看上去有晶瑩微透的感覺,珊瑚特有的指紋狀紋路,在阿卡珊瑚表面,並不能很清晰的看出。而莫莫MOMO 是類似瓷器一樣的瓷實質地,和阿卡AKA 珊瑚比,珊瑚表面特有的指紋狀紋路要清晰一些,MOMO珊瑚可以水頭不錯,也就是很鮮活和光亮,但是MOMO珊瑚的質地不是用透來形容的,那是一種瓷實的質感,和阿卡珊瑚的玻璃質感有著很大的區別。如果是大些的阿卡珊瑚雕件和麼麼珊瑚雕件,那這種質地上的不同感覺會更加強烈。阿卡珊瑚的雕件是鮮活、微透,在射燈下有珠光寶氣的,而momo是沉穩、溫潤、內斂、瓷實的。
MOMO珊瑚主要產於台灣海域和日本海域,顏色也很豐富,桃紅色,粉色,淺粉色以及橙色等。我們MOMO珊瑚質地介於阿卡和沙丁之間,MOMO珊瑚質地更接近於阿卡,而且也有白芯。
血桃珊瑚:顏色和品質接近阿卡的MOMO,一般顏色比較紅,帶有橘色調或黃色調。
沙丁珊瑚顏色類似阿卡,常見橘色、橘紅、朱紅、正紅、深紅,但是能達到阿卡珊瑚最深的顏色,也就是紅的完全發黑的,也是不太能遇到。沙丁的主要產地是歐洲地中海撒丁島附近的海域,因為經營者大多為意大利人,所以也有將沙丁稱為“意大利珊瑚”的,沙丁沒有白心,因此如果區分阿卡和沙丁最重要的一定就是看有無白心,不管是戒面、圓珠還是雕件挂件等等,如果是阿卡的話基本都會看到白心,沙丁有時候也會有針尖大小的白點,或者顏色不均勻的白色痕跡,但這個些痕跡和阿卡的白心還是有區別的,比較好分辨。
過去人們稱意大利沙丁島產的珊瑚為沙丁珊瑚,簡稱沙丁。但是,現在已經將沙丁看作為一個品種。也就是說,只要某一海域,色彩硬度密度等在一個範圍內都可以稱之為沙丁珊瑚。所以也就不僅僅局限於在意大利沙丁島這個範圍內了。但是就沙丁的特質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分辨。阿卡看上去透明度要高於沙丁、沙丁的蟲洞或白點較之阿卡會少許多,表面相對更光滑,枝桿較細質尺寸均勻因此常見於圓珠項鍊或手串、稍粗一點的沙丁更是價格不菲、無孔洞的原料相對要多,圓珠極限甚至可以達到16MM左右。但是,沙丁成塊的又很少,幾乎無法用於雕件雕刻。
沙丁珊瑚一般生長在海面以下50米到120米左右,是在所有的貴珊瑚裡面長得比較淺的了。由於生長在不夠深邃的地方,所以沙丁珊瑚表面上幾乎是沒有什麼壓力紋的。
沙丁珊瑚優點:顏色均一、普遍比較紅,基本沒有任何的白點和壓力紋
沙丁珊瑚的缺點:沙丁密度是幾種貴珊瑚裡最小的,相對比較疏鬆,沒有阿卡和MOMO質地細膩和透光性好,容易發白、髮烏、褪色
紅珊瑚偽品充斥市場
近年來,因珊瑚飾品在收藏市場上不斷走紅,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用其他材質冒充紅珊瑚飾品的現象,如用海柳、海竹、粗劣的染色大理岩、粉紅色玻璃甚至粉色塑料仿製,還有的是用人造材料合成珊瑚等,這無疑值得廣大收藏和投資者警惕。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假冒偽劣紅珊瑚飾品有幾種
一.粉紅色玻璃假冒珊瑚。其特徵是有玻璃光澤,含有氣泡,貝殼狀斷口,遇鹽酸不起泡。
二.塑料染色珊瑚。用塑料製品染色製成的珊瑚,一般質地較輕、易褪色、無自然紋理與光澤。
三.各類玉石仿製珊瑚製品。用大理岩和白雲石或方解石染色而成,其特徵是顏色很均勻,但易褪色,沒有光澤。
四.填充珊瑚染色。將質地疏鬆的淺海樹枝狀造礁珊瑚用注膠方式填充染色而成。這類填充染色珊瑚表面光滑、粗糙易碎、顏色極易蛻變。
五.利用海柳、海竹仿製成的珊瑚飾品。這類假冒珊瑚飾品有明顯的縱紋理、顏色均勻,給人以呆板的感覺,沒有珊瑚真品獨具的孔隙特徵。
六.人工合成珊瑚染色。將各種貝類或造礁珊瑚研磨成粉末,塑注成各樣珊瑚形狀,其特徵是沒有自然紋理,幾乎每件珊瑚都相同,顏色也易蛻變。
介紹:台灣史前時期時代─至今。
介紹:全台灣觀光景點與名俗特色跟由來。
介紹:全台灣玉石 五大山脈玉石與離島 海岸線 奇雅石介紹 電子書(懶人包)
介紹:台灣俚語 台語快消失了,能留多久算多久了。
介紹:「台灣 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幾座?」大部分的人會回答1~10座不等。
.
留言列表